做“老師的老師”
做“老師的學生”
在青藍工程·師徒結對2.0
——青藍工程師父展示課上
我們看到
師父們傾囊相授
徒兒們受益匪淺
語 文
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聽了馮老師的課后,我自覺受益匪淺: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朗讀教學、引導學生,循循善誘三個維度,從輸入到輸出,朗讀到練筆,文本到真實背景,這堂課讓我感受到了馮老師的課堂魅力,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也帶給我更多關于語文教學的思考。
數(shù) 學
在大單元教學環(huán)境下,孫俊華老師這堂《矩型與翻折共舞》的創(chuàng)新課緊扣中考熱點,貫穿數(shù)學思想,引領后續(xù)教學。課堂上老師妙語連珠,學生展示精彩紛呈,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科建設中一題多解的成果,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英 語
張益老師這節(jié)單元導入課,學生們酣暢淋漓地進行一場詞匯量的“內卷”。
生動的fun facts視頻導入后,張老師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對話練習、角色扮演等學習策略,利用多媒體手段,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活動中突破重難點,在活動中發(fā)展英語聽說能力,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張老師將育人理念貫穿于課堂,讓孩子們真實地去感受知識、體驗知識、積極參與、努力實踐,最后,提出了Big question:How can we avoid being ignorant? 啟發(fā)了他們對生活、對學習的思考,不僅承接本堂課的內容,同時也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深層思維能力。
政 治
曹甜老師立足學生學情,緊扣時政熱點,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個人生活,關心國家的公共生活。設計開放性話題,在觀點陳述中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從而增強權利意識和法治觀念。
劉貴茹老師采用議題式教學方式,以新課標為指引,圍繞“文明養(yǎng)狗”這一話題,以“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為總議題,以了解“遛狗風波”——情境探究;辨析權利行使——活動體驗;梳理維權方法——拓展升華,踐行普法維權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通過小組合作,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育學生樹立法治觀念,爭做法治的崇尚者、捍衛(wèi)者。
歷 史
倉瑋楓老師的《古代亞非文明》一課,在大單元的視角下,打破傳統(tǒng)的“一課一講”的公開課結構,通過新穎的設計將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在用簡潔精煉的設計完成新課教學以后,圍繞“四大文明古國”這一主題,組織學生系統(tǒng)地分析古代亞非文明的特點,圍繞“大河文明”與“農耕文明”兩大核心主題建立完善的認知結構。大單元教學理念下的課程整合學習,既適應了新課標新中考的要求,滿足了初中階段緊張的教學需要,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邏輯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增強了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國際精神。
物 理
龔琦老師開設題為《牛頓第一定律》的展示課。立足物理核心素養(yǎng),首先通過“敲本子中的硬幣”實驗,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同時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起學生學習興趣。接著通過現(xiàn)場演示斜面實驗,體驗理想實驗過程和推理的魅力,讓學生知道通過實驗,并經過理想化的處理,發(fā)揮理想思維的力量最終可以大大超越科技水平的限制。再然后通過剖析,知道牛頓第一定律是對伽利略和笛卡爾等科學家觀點的總結、歸納和提升,明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并通過學生動手做“拉書本上的橡皮”的實驗,幫助學生理解慣性的含義,構建物理概念。
化 學
尹秋燕和季青青老師開設了兩節(jié)精妙絕倫的展示課,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化學反應原理,在豐富的思維碰撞中體驗化學學習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發(fā)展科學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
生 物
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在親手解剖并觀察珍珠蚌(河蚌的一種)過程中,親眼看到珍珠蚌的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并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得出河蚌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征,初步形成結構功能觀。再通過讓學生親手從貝殼里取出珍珠,體驗到珍珠的孕育部位和原理,印象深刻。并用自己摘下的珍珠悄悄做成戒指或是吊墜,作為母親節(jié)的禮物送給媽媽,興趣盎然,在學以致用中切身感受到珍珠的價值。
體 育
本次示范課的主題是障礙跑,整節(jié)課中邢成龍老師教態(tài)自然,語言表達清晰,聲音洪亮,動作示范到位,教學過程收放自如、穩(wěn)重,但又不失活潑,課堂氣氛良好。各教學內容準備、安排和銜接上自然流暢,教學方法恰當,效果明顯,尤其在解放軍400M障礙的情景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程中把新課標的“學、練、賽”落實到位,學生單體動作、組合動作學練,完整動作的練習、比賽,積極性很高。整節(jié)課中多次出現(xiàn)“加油”“你可以”“勇敢一點”,邢老師的聲音響徹操場,分組討論排兵布陣,讓學生充分運動的同時增加了信心,團隊融合、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也得以鍛煉!
音 美
中國畫講求的是意境,講究內涵。通過筆墨抒發(fā)感情,培養(yǎng)藝術氣息,陶冶情操。藝術氣息會一直伴隨著你,生活中有了藝術,你會感覺到自己的世界都是帶著詩情畫意。中國畫的藝術美育蘊含深刻的人生道理以及人與自然的最美境界,表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在新時期的美術教育體系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入挖掘中國畫中所蘊含的美育價值,以多樣性的教學形式,不斷促進中學美術教學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中學教學有效性的全面提升。
地 理
一個問題情景,一張?zhí)骄康貓D,多次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地圖的方寸間談天論地、縱橫四海。此乃有效地理課堂之精髓,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必然,教師教學相長之關鍵。本節(jié)課結合俄羅斯自然環(huán)境的內容,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的要求。從地形和氣候兩方面,采用要素分解法,循循善誘、層層遞進,由開始情景的創(chuàng)設,到最后問題探究的解決,可謂一氣呵成。
在錫外
正是有著這樣
一群又一群
掌舵引領、堅守奉獻的“師父”
一批又一批
仰望星空、追逐夢想的“徒兒”
才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大道上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