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理念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親近自然,向自然學習,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為了進一步踐行“課程游戲化”的理念,促進教師進一步理解幼兒園課程改革“以幼兒為本”的立足點,領悟到能讓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的課程才是幼兒最感興趣、最有價值的課程;同時將“自然教育理念”與課程故事相結合,進行生成性活動的開展,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觀察、記錄、指導水平,把握教育契機,提升教育質量,新吳區(qū)雋朗幼兒園持續(xù)開展了為期兩個學期的“課程故事教研與實踐”活動。

初期,全園圍繞課程故事開展了一系列的學習和培訓。結合我園童話特色,各個班級圍繞與自然相關的童話故事,以自然材料、事物為中心點,進行了生成性課程的打造,并以“課程故事”的形式進行記錄和梳理。之后,各個年級組進行了交流分享和優(yōu)秀課程故事推薦。最后,開展了全園性的課程故事交流與評比活動,并對一些優(yōu)秀的課程故事進行了展示。

課程故事:呀!土豆!——雋朗幼兒園毛雙瑋

故事的緣起:來自一包零食。

一天早上,姜瑾玉來園后便神神秘秘的在自己的書包里倒騰,一旁的小涵問:“姜瑾玉,你書包里是什么?我聽到有袋袋的聲音?!苯衲贸鲆话闶?,小涵的眼睛頓時一閃一閃發(fā)光,激動得說:”這個我吃過,是呀土豆”,接著,小九班就炸開了鍋,“呀土豆”就成了焦點明星?!拔乙渤赃^,紅的是番茄味的?!薄昂孟氤匝剑灭捬??!敝鹘恰巴炼咕钡墓适戮驮谛【虐喔哒{的拉開了帷幕。

故事一:舌尖上的土豆。

有趣的童話故事:土豆花樣多?!翱蓯鄣耐炼箤殞毷莻€魔法師,它的本領可大了。它喜歡在鍋里玩游戲,施魔法,變出很多很多美味的土豆美食。”韓彥哲:老師,我會講這個故事,土豆魔法師在鍋里咕嘟咕嘟變成了好吃的土豆燉肉。張恩琪:土豆在鍋里咕嘟咕嘟,還變成了土豆餅。孩子們仔細傾聽著、一頁頁翻閱著、激烈得討論著,《土豆花樣多》成了最受大家歡迎的故事。教師:土豆魔法師會變成好多好吃的,小朋友們都吃過哪些土豆做成的好吃的?堯堯:我吃過薯條的。思成:我吃過薯格,是在吃牛排的時候吃到的。清楚:我吃過薯片,媽媽說也是土豆做的。岳岳:我媽媽說薯片是油炸的,不能多吃。于是,土豆美食品嘗會在寶貝家中如火如荼地展開了…桐桐:外婆燒的“青椒土豆絲”最好吃。肖泊霖:媽媽做的“清炒土豆片“軟軟的。以琳:奶奶做的“土豆燉牛肉”看我還會用筷子夾土豆。張旭:媽媽燒的“土豆鳳爪“有點咖喱味。星宇:媽媽做的“日式土豆泥”,里面有黃瓜,還有水果呢。佑佑:爸爸給我買“薯條”,蘸著番 茄醬最好吃。孩子們品嘗了土豆做成的美食,有中式做法,也有西式做法,那么他們更喜歡哪種烹飪方式的土豆美食呢?快快來投票PK吧。PK結果,西式完勝??磥砦鞑椭械耐炼咕闲【虐嗪⒆觽兊目谖?。

感悟:“好吃的食物”對小班的孩子充滿了誘惑。孩子無意間拿來的一包零食,引起了他們自主探究的興趣,各抒己見分享著自己有關對“土豆”的認知。美食與趣味相結合的童話故事《土豆花樣多》讓孩子們百聽不厭,愛不釋手,不僅在教學活動中踴躍參與講述活動,在區(qū)域活動中跟小伙伴滔滔不絕得訴說著土豆魔法師的本領。不知不覺中,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了許多,逐頁翻閱的能力也精進了。讓我欣喜的是孩子們能在這充滿誘惑的美食中作出理性的分析:薯片、薯條都是油炸食品,不能多吃。健康飲食的理念正在孩子心中萌芽。

故事二:“土豆是什么樣的?”

小天真俊?。豪蠋熇蠋?,土豆那么好吃,土豆魔法師那么厲害,那它是什么樣子的呀?陶宸毅:這你都不知道,土豆就是橢圓形的。韓彥哲:我知道土豆是有點黃色的。孩子們的自主探究: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敲一敲來感知土豆。摸一摸:坑坑洼洼的。比一比:有的大有的小。敲一敲:硬硬的思成:老師,你知道土豆是長在哪里的嗎?教師:小朋友們知道嗎?劉成康:土豆是在超市里買來的。星宇:土豆是在泥土里長出來的。教師:土豆既可以在土里生長可以養(yǎng)在水里,小朋友們親自種植一盆土豆,我們一起來看看“土豆”的變化。恩琪:土豆是在池塘里長出來的。教師:土豆既可以在土里生長可以養(yǎng)在水里,小朋友們親自種植一盆土豆,我們一起來看看“土豆”的變化。孩子們開始用不同的方式種植土豆,有點把土豆種在土里,有的把土豆養(yǎng)在水里。

感悟:雖然孩子們都有吃過土豆美食,但土豆是什么樣的,是從哪里來的,這對于小班的孩子們來說,確實是不了解的。既然孩子們想知道,那就行動起來吧。孩子們利用自己的感官,對土豆進行探究。自己動手用不同的形式來種植土豆,觀察土豆的變化。自己想了解的,通過自己的的方法去得到答案。

故事三:“我的土豆發(fā)芽了”

一起討論:土豆已經種好了,要怎樣來照顧它呢?張晨翊:每天要給土豆?jié)菜?。恩琪:每天去看看小土豆,有沒有長大。每一次澆完水后,孩子們在自己的記錄紙上用貼星星的方法做好記錄,憑自己的喜好,隨意選擇顏色。孩子的能力各有不同,給予能力弱的孩子足夠的尊重與耐心。給予能強的孩子以鼓勵。一段時間過后的某一天,孩子們發(fā)現(xiàn)星星貼紙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彩筆。小天真俊俊:老師老師,星星沒有了,不能記錄了。小機靈星宇:不是有筆嗎,我用筆記錄了。教師:你用什么標記記錄的?小機靈星宇:我畫了個圈圈。孩子們在記錄的過程中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標記來記錄。標記各不相同,反應出來了孩子的不同的能力水平。一個多月過去了,孩子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一涵:老師你看,我的土豆長胡須了。清楚:老師,我的土豆長得最高了。霏霏:我的土豆發(fā)了很多芽。

感悟:記錄的過程中,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一開始設計的表格以點來表示日期,幾個點就表示星期幾。漸漸的孩子們已經能熟練的點數5以內的點,也不滿足于數點了,我們便立即將表格進行調整,以數字來表示星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5以內的數字。孩子們記錄的形式初始是撕貼小星星,這個撕貼貼紙的技能對于剛入園不久的小班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持續(xù)了有一個月當孩子們能夠熟練的將拇指與食指配合撕貼后,我們就將所有的貼紙收起來,在記錄區(qū)放置了彩筆,孩子們就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做記錄。在每一天對土豆的澆灌中,孩子們的記錄能力提高了,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責任感,自己的土豆需要自己來照顧,天天澆水,讓土豆快快長。

故事四:“土豆真好玩”

在區(qū)域游戲中,教師悄悄的提供了新材料“土豆”,等待著孩子們去發(fā)現(xiàn),去玩耍。在美工區(qū)中,老師提供了土豆、牙簽等新材料。孟城恩:老師這個土豆可以玩嗎?教師:當然可以。陶宸毅:我也想玩,這個土豆怎么玩呢? 牙簽戳一戳,橡皮泥搓一搓,小刺猬做成了。在生活區(qū)中,提供了新材料:土豆條、土豆片、塑料小刀。孩子們一眼就看到了新增添的材料,看著小刀,立馬就玩起來“切土豆”的游戲了。娃娃家中,朱星宇:我切的土豆絲可不可以送給娃娃家里,燒菜。教師:你可以問問娃娃家里的小朋友需不需要?娃娃家里的爸爸把土豆絲放在鍋里抄一抄,讓后裝盤就可以開吃啦。益智區(qū)中比長短,好多土豆都發(fā)芽長葉了,有的長,有的短,我們一起來比一比,給土豆苗排排隊吧。

感悟:在區(qū)域游戲中孩子們第一時間關注到了新增的“土豆”材料,并躍躍欲試。有的孩子直接玩起了新材料,而有的孩子則會來征求老師的同意,每一個孩子的處事都不同。對于新材料在美工區(qū)中的運用,孩子們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不知道怎么玩,但當他們看見了牙簽后,下意識的就作出了將牙簽戳進土豆的動作,最終還是玩出來花樣。

收獲與調整:由一包“呀!土豆!”引發(fā)的課程故事,展開了一系列的活動:閱讀、品嘗、觀察等等,整個過程始終站在孩子的出發(fā)點,保護并激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幫助孩子積累了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讓孩子的綜合能力得到了運用和提高。土豆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們立足于自然課程資源,引領孩子種植、澆灌、記錄、玩耍,看到了平凡土豆的“不平凡”。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土豆還會有什么變化?種在土里會長出小土豆嗎?農民伯伯在種土豆的時候是用什么工具的?一系列的問題正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去探究,一起來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