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音?!剐【幱殖霈F(xiàn)了
“915”——就要“五”
今天是2021年9月15日
《中國教育報》
以題為“讓《論語》五‘YUE’與‘五育并舉’相融合”
實名點贊錫外
讓《論語》五“YUE”與“五育并舉”相融合
始建于1998的無錫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錫外”),現(xiàn)有吳橋校區(qū)、五里校區(qū)、新吳校區(qū)、太湖新城校區(qū),2020年,又開辦宜興校區(qū),辦學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五YUE文化
實現(xiàn)“五育融合”、鼎新力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在《論語》開篇第一句就提到了YUE,“說(通‘悅’)”、“樂”這兩個,呈現(xiàn)的一個沉浸學習、樂于探討、堅持自我的學者形象,這樣的榜樣,正是錫外期待學子們呈現(xiàn)的模樣。一面是對YUE文化的深度認同,一面是全面落實五育融合的教育環(huán)境,錫外將兩者結合,把“YUE”分解為五個字:閱、越、躍、樂、悅。
其中,“閱”指閱讀,是“德育”,通過在全校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教師、學生成為“終身閱讀者”,教人“為善慧心”;“越”指“超越”,是“智育”,打破教室、學科、年級的壁壘,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進行跨學科、跨年級的研討,未來,將跨學科推進人工智能課程,組織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教師參與多樣化的科技類競賽,鼓勵師生們“超越自我”,教人“求真創(chuàng)新”;“躍”指“跳躍”,是“體育”,創(chuàng)新融合開發(fā)體育類課程,鼓勵師生加強體育鍛煉,以健康體魄,涵養(yǎng)美好心靈,教人“強身健體”;“樂”指“樂音”,是“美育”,以音樂、美術類藝術課程為主體,引導師生認識美、享受美、傳遞美,教人“臻美養(yǎng)性”;“悅”指“欣悅”,是“勞育”,熱愛勞動,從勞動教育開始,在這個課程中,引導師生以欣賞、快樂的態(tài)度面對從事的工作,教人“勤勉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五“YUE”與錫外的校訓“鼎新力行”相得益彰?!岸Α保銉啥钠髅?,象征“五”字。人的存在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即體育,還要區(qū)別于動物,通過德育來實現(xiàn)?!傲Α弊志褪莿趧咏逃褂玫母缪葑儊淼?,在勞動過程中,生長出來的就是智育和美育,讓我們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
五YUE課程
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希望每一棵小草,都茁壯成長為站在孩子們身后的一個大寫的人,所有專家教授、家長和老師們都會一直陪伴每一個孩子,助力他們終究長成自己最好的模樣”,在錫外黨委書記解曉南博士的帶領下,學校成立了“無錫外國語學校五育課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這是一個勇敢的教育創(chuàng)新,是解決學校教育“常于智、疏于德、弱于體美、缺乏勞動教育”的狀態(tài),激發(fā)每一位教師內(nèi)心教育擔當?shù)慕逃龑嵺`。
為了探索學科融合,中心將整體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歸類、整理,研究構建貫通12年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體化課程體系,整合了思政類、科技類、體育類、音樂類、美術類、勞動類共計119門課程,每一類課程規(guī)范、創(chuàng)新了多元化評價標準,幾乎所有課程可由本校老師擔任,規(guī)范管理、統(tǒng)籌安排、做到學段之間的延續(xù),可服務于社團課、興趣課、常規(guī)選課、延時服務等所有時間段,滿足各年齡段學生的興趣需求,減輕家長的選課壓力、接送壓力、經(jīng)濟壓力。如此“貼近學生、發(fā)展教師、卓有成效”的特色課程體系,實現(xiàn)著“一次活動,多重培養(yǎng)”的融合育人目標。
隨著新課程、新教材、新課改、新政策的深入實施,民辦學校辦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特別是師資團隊的整合和優(yōu)化尤為迫切。2021年4月,錫外順應“培育建設四有好教師”的東風,開始讓五“YUE”育人繼續(xù)撬動教師團隊建設:堅定信念,師德建設;文化引領,團隊建設;項目研究,能力建設;發(fā)展聯(lián)盟,共同建設......在借助項目“五育特色課程建設”提升科研能力中,在熱愛閱讀、堅持運動、滲透美育中,錫外必將迎來一支高素質(zhì)、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的四有好教師隊伍。
五YUE文化、五YUE課程、五YUE教師......錫外讓先賢的思想與當今的“五育并舉”相融合,即使面臨新的挑戰(zhàn),學校依然能借此乘風破浪、繼續(xù)向前,撬動學校整體發(fā)展。
從“YUE”文化的提出到輻射全校的育人理念轉變,從“五育并舉”走向“五育融合”,如今的錫外正從“知識的傳遞”轉型為“人的培育”,“全學科育人向未來”,“全領域貫通為明天”,讓生命更自由、更和諧、更幸福,讓每個孩子都靈動起來是我們最想與家長、社會分享的育人目標,是我們八千多師生最想實現(xiàn)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