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學謙卑 大師風范
——吳榮銘老師專題講座反響強烈
為了幫助我校教師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科研能力,從而提升我校整體教科研水平,我校特邀請江蘇省首批教授級英語高級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吳榮銘老師做《中學教學熱點研究》專題講座。吳老師講座在我校廣大教師中引起強烈反響。
吳老師專題講座分四個部分,即高效教師與高效課堂、能力培養(yǎng)與應試教育、教學科研與學科教學、個人發(fā)展與學科教學。
吳老師首先采用互動交流的形式,拋出“什么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隨后引出“學生眼中的好老師是怎樣的?”這一話題。就這一話題,吳老師用自己親身體驗和許多鮮活事例告訴我們,學生眼中的好老師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好名聲、豐富的經(jīng)驗、多樣的方法、多角度幫助、多方面幽默、能啟發(fā)能鼓勵、親和力與關注度、周到與激勵、言行謙虛、工作投入。
就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做一個高效老師,吳老師除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和體會外,還引用國外先進教育教研理論進行了科學的闡述,他強調(diào):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充分互動是高效課堂的關鍵。當談到“如何取得能力培養(yǎng)與考試成績的平衡”問題的時候,吳老師引用美國威斯康星州教師十項標準,結合我國教育實際進行了闡釋,并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最后,吳老師總結的“一流教師教人,二流教師教書,三流教師應試”,更是振聾發(fā)聵,令人深思。他提醒青年教師,要正確評價自己,保持虛心好學的態(tài)度,不要認為自己取得了一點成績就了不起了,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名師了。他說,只會用蠻干的方法靠搶時間占時間抓成績提分數(shù)、不研究教學教法沒有教科研能力、不讀書不學習的老師,永遠不會也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老師。
吳老師的博學令人仰慕,而更讓我們難忘和感動的是整場近兩個小時的講座,吳老師都是站在臺前繪聲繪色的進行的,而且中間沒有休息,甚至連一口水他都沒有喝過。吳老師的這種謙卑和他對科學對知識對人的尊重,更是大師風范的體現(xiàn)。讓我們期待他的下一次精彩講座,聆聽他的諄諄教誨,濡染他的佳風美德。吳老師現(xiàn)為我校高中部英語特聘教師,他的課風趣、幽默深受我校高中部學生的喜愛。
好老師當以“德”為先
——有感于李莉校長的好老師觀
吳榮銘老師的講座開始了。
當青中老三位老師先后按自己的理解回答了“什么是好老師”后,李莉校長是這樣回答吳榮銘老師的,她說:好教師至少要具備四個條件:一、以德為先,具有高尚師德;二、有高水平,教學效果好;三、能與家長學生有效溝通;四、要有健康的身心。李校長特別強調(diào)“師德”要放在第一位,這也是一個老師最基本的要求。
是呀!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授業(yè)解惑,更要明理傳道,而明理傳道之法,言教遠比不上身教。因為教師不但以言立教,而且依靠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行為表率,激勵和啟發(fā)年輕一代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必須注重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時時在心,事事留意,在學生面前不粗野,不武斷,不汲汲于名利;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處處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處處傳遞正能量,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表率。只有儀表莊重,作風正派,品行高尚,為人師表,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從而做一個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再看第二條,好老師要有高水平,能出成績。做為一個老師,當然要愛崗敬業(yè),認真鉆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zhì),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成績。自然這是老師的立業(yè)之基,立身之本。但學生成績的提高也關乎“德”字。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碧子靡痪湓捑褪牵豪蠋煇鄯?,取之有德。其實,李莉校長早在開學第一次教工大會上就指出:老師要有道德的獲取教學好成績。說實話,我聽過大大小小很多報告和講座,也看過很多教育教學理論的書刊,這還是我第一次聽一個校長在這樣公開而正式的場合表明這樣的態(tài)度。真是高屋建瓴,一針見血。這也只能是從教學第一線走出來的校長才能說出的驚世駭俗的話。是的,好成績要“取之有德”,不能靠搶課占課,不能靠擠壓其它學科的學習甚至教學時間,不能靠恐嚇威脅學生,不能靠剝奪學生的課間休息權力,不能靠強行停上活動課甚至體育課,更不能靠直接或間接的通過家長摧殘學生的身心,來獲取以滿足自己膨脹的私欲和變態(tài)的好勝心為潛目的的所謂“好成績”。我想,李莉校長說的第四條“好老師要有健康的身心”,與這一點一定也有很大關系。
李莉校長指出的第三條:好老師要具有與家長和學生有效溝通的能力,也有很強的針對性。這點對于私立學校的老師非常重要,對于私立學校生存和發(fā)展更為重要。其實我認為,這一點也關乎老師的素養(yǎng)和品德。做為老師,特別是班主任,不能動不動就“請”家長到學校接受羞辱和訓話,甚至年紀輕輕的自己坐在座位上,而讓家長像犯了錯的學生和犯了罪的犯人一樣,接受抱怨與訓誡。好老師會尊重家長,尊重學生,會與他們平等對話,真誠禮貌的溝通。惟其如此,才能實現(xiàn)有效溝通,才能服人感人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