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展望未來——同課異構放華彩
過去的兩周,歷史組利用周四教研活動時間,進行了青年教師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初一組的兩位老師講授的是《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展現了中國古代史的輝煌。劉昊天老師以“走馬西去入胡天——張騫通西域”“大漠長風駝鈴顯——絲綢之路”“千秋偉業(yè)今猶在——對西域的管理”“黃沙古道換新顏——【一帶一路】”為主標題,串聯起了本課,也串聯起了古今。在課堂中,劉昊天老師抓住“民以食為天”的特質,以從西域傳來的食物作為導入,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又以古詩、疆域的變化過渡;最后的沙畫展示了“絲路”從駝鈴陣陣到火車的汽笛聲和飛機的轟鳴聲,“一帶一路”再次帶領中國走向輝煌。課堂氣氛漸入佳境。
陳辰老師別具一格地運用看圖識人的方式,為我們展現了對“絲路”貢獻巨大的古今人物。漢武帝面對匈奴在軍事上的果決,張騫出使西域展現的外交魅力,班超經營西域的智勇雙全,習近平主席重建“絲路”的大氣磅礴……在課堂講授中,分享了當代新疆的自然環(huán)境和考古發(fā)現還原西域的情景,讓去過的同學感同身受,讓沒去過的同學心生向往。為學生展開了美麗的畫卷,也讓學生渴望為“一帶一路”的建設出謀劃策。
初二組的兩位老師則講授了《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講述了中國近代史的沉重。兩位老師以張學良將軍在1931-1936年的抉擇為主線展開,為學生還原了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這一時期中國社會乃至國際社會的復雜態(tài)勢,也利于學生全面地評價歷史人物。
李倩蕓老師帶領學生回顧自1840年到1931年的歷史了解日本制造“九一八”是蓄謀已久,又以日本在旅順、濟南、南京制造的屠殺遷移到東北人民在日本統治下的艱難。在課堂上選擇了清華老校友朗讀的《告全國民眾書》,結合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用代代青年學子的事跡激勵學生擔起國家、民族之未來。
倉瑋楓老師調整了書本知識的順序,清晰地展現了本課的兩條線索,即日本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在講述的過程中,用國民政府的不抵抗反襯出東北軍民的英勇斗爭、愛國學生的抗日熱情和中共面對國家危亡時刻,為了民族和國家的大義擱置黨派之爭的眼界和格局。課堂最后,讓學生設想如果自己是張學良要如何選擇,發(fā)人深省。
老師們精彩的課堂表現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也激發(fā)了聽課老師的評課熱情,精彩的點評同樣使人收益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