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中的幾個不等式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廣大教師已清楚地意識到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與緊迫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滲透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片面、偏激的現(xiàn)象:有的教師認為自己少講、不講就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組織學生討論就是互動式教學;沒有運用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就算不上成功的課改教學;在課堂上必須要對學生進行表揚等。這些想法其實是曲解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教學走入了誤區(qū)。為了讓新課程教學能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教師務必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少講不等于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改強調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意識,改變以教師為主“一言堂”的局面,并不是徹底否定老師的講?;A教育課程改革目標明確規(guī)定: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從“過于”一詞我們不難看出,探究性學習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與過去“滿堂灌”相對而言的,并不是不要教師講,并不是忽視老師的指導。問題的關鍵在于教師必須要“會講”、“精講”。
    二、“虛假的”討論不等于合作學習。
    新課改要求老師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的老師誤認為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就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似乎只要討論就是最好的,不管“問題”是否有討論價值。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難度很大,學生無從著手,只有坐在那里說閑話;有的問題沒有力度,根本沒有討論的必要,學生隨便說幾句就說別的事去了。這樣討論能有成效嗎?這種形式上的討論并不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要讓學生真正合作,教師必須全盤考慮學生學習的目的、時機、機制和指導方式等因素,讓孩子能夠充分地交流、梳理所學知識。教師必須要明確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雙贏”,要讓學生體驗集體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學習的效益和快樂。教師不能只追求教學形式,凡是個體學習能解決的問題最好不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
    三、多媒體教學不等于教學方法先進。
    新課改提倡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設備,采用多媒體手段組織教學。多媒體介入課堂打破了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是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很多教師把備課的主要時間放在了制作課件上,要知道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是輔助,不是主導,更不能代替教師。運用多媒體是為了輔助教學,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還是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不但發(fā)揮不出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還有可能適得其反。作為教師,首先應把握住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唯有如此,多媒體教學才會更加科學合理。

 
                                                    《中國教師報》  唐紹能